第(3/3)页 “可是陛下,今日若这么做了,来日.......” “来日就再也没人制约皇权了对吧?”赵正起身,说出了卞梁内心深处的不敢说的话。 他在四人面前踱步,“你错了,开了民智之后,反而会制约皇权,因为皇帝的一举一动,会被无限的放大。” “官员权力削弱,是因为官吏的暴增。” “天命年,全国官员不过万人,官吏虽然多,却都是不入流之辈。” “今时今日,官吏不分家,超过十万人,未来还会更多。” “如果不革新,不对官场下刀,那么门阀,豪强,地主,还会接踵而至。” “大顺鼓励经商,提升商贾的身份,准许商贾之子国考科举,若是不作出限制,如何?” “到死后官商勾结,倒霉的还是百姓。” “牵一发而动全身,朕要的不会走大康的老路,不是把大康现成的东西拿来就用,而是去实验一个全新的东西,未来会走向哪里,朕不知道。” “但是朕知道的是,如果现在不作出改变,等到日后,国家体系会变得臃肿,政令不通,也许几十年后,国家就会迎来第一个大矛盾。” 说到这里,赵正停下了脚步,看着四人,继续说道:“朕手中的权力的确无限大,但是朕比谁都害怕,现在的朕小心翼翼,如履薄冰,因为没人在朕的前面教朕,也没人能给出朕一个合适的提议,朕只能闷头去做。” “三年五年,或许没有成效,但是五年之后,就不一定了,朕不奢求你们能理解朕,因为一个思想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被认可。” “在朕看来,能改变世界的,不是武器,而是思想,现如今的大顺,拥有远超外国的兵力和武器,可是内核却依旧和大康一样,未曾变过。” “免除农税,是前无古人之举,免除徭役,同样是一次尝试,战争掠夺财富人口,帮助中原完成重要的转型,但是战争终究会结束的。” “天下大同的那一刻,怎么办?没有更多的战俘怎么去免除其他人的徭役?” “天下之大,七八个,乃至十个中原土地,这些土地生长的人,该如何管理?” “还是继续沿用曾经的制度吗?” “管的过来吗?你们想过没有?” “到时候中原百姓过得好,其他地方的百姓依旧在水深火热之中,这难道使我们想要的吗?” “你们谁能给朕一个答案?” “这么久了,谁告诉过朕要未雨绸缪?” “你们只是盯着眼前的功勋和利益,从来没想过大顺的未来该走向何方!” “一如现在,你们跑过来指责朕!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