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2章 拍戏-《同性婚姻合法后就分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张导想要以小见大,通过刻画一名普通人的半生来引起观众的共鸣,也想通过这个真实的故事,引导大家寻找人生的价值。而这种共鸣,就体现在剧情的真实细致,以及演员的细节表演中。

    每位演员都有自己的表演防线——我偏向沉浸式演戏,却永远不会完全失去理智。

    我总是在完全进入角色、和角色共同呼吸之后,脑海中又幻化出另一个自己。“另一个我”极度冷静甚至冷漠,旁观每一场悲欢离合的戏,顺便配合走位和镜头特写。

    按照剧本,我演完了这场戏。

    “卡——”

    张导扬声喊了停。

    “挺好的。”张导说,“但是少了一点崩溃。”

    我问:“崩溃?”

    “无声的崩溃,要放任自己绝望,这部分的确很难演。”张导讲戏时分外认真,很有一种不疯魔不成活的气势,“你演戏很有代入感,但是这种濒临崩溃的感觉却总是差一线,你知道是为什么吗?”

    我摇头:“张导看出什么了吗?”

    张导:“因为你始终在克制自己,所以始终清醒。何枝,你可以试着融入这个角色,或者试着将过去人生中最难过的一刻无限放大,呈现在镜头前。”

    “克制么?”

    “其实我不赞同完全的沉浸式演戏,那样演员容易走不出来,技巧和感情相辅相成才是最好的表演方式。但是这一幕戏很重要,普通人的崩溃是原始的、不加雕琢的,我希望你能完全放开自己。”

    听到这里,我大概明白了张导的意思。

    ——要彻底抛却冷静。

    我调整了一会儿心态,对张导说:“我准备好了。”

    “很好。”张导戴上墨镜,拿起场记板,“准备!第一镜第二次,a!”

    我第一次尝试放任自己的情绪。

    无论是戏里,还是戏外。

    一个人崩溃,多是得不到任何正面回馈的时候,我看着桌子上吃得干干净净的外卖盒,将眼前的人生和现实混淆。努力不一定有用,喜欢的人不一定能在一起,向往的工作不一定赶紧。

    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好过。

    大部分人都庸庸碌碌、一事无成。

    我想起张导的话:将过去人生中最难过的一刻无限放大。

    最难过的一刻吗?

    我回顾过去的二十多年。

    那段时光有很多难过的时候,但似乎也都不值一提,因为习惯了反而都能平淡过去。但如果改成过去最迷茫的时候,倒是能很轻易地得到答案。

    ——那就是我意识到自己喜欢蔚先生的时候。

    再没有比那更遗憾的事了。

    我放纵自己的情绪不断累积,当铺天盖地的难过席卷而来时,没有任何抵抗,怔怔流泪演完了这场无声的戏。

    “卡——”

    张导的打板声再度响起。

    “很好,过了!”

    我站在原地,没有动。

    张导招呼工作人员:“上午的戏份到底为止,你们都下班,让何枝脱离一下情绪。”

    周围的人如潮水般退去,一转眼,片场内就只剩下我、张导和蔚先生三人。

    早在“卡——”声响起之后,蔚先生便走过来,紧紧抱住了我。

    张导说:“正好,蔚总在这儿,可以好好帮何枝抽离一下情绪,别走不出来。”

    蔚先生侧眸瞧了他一眼。

    室内气氛凝结成冰。

    张导一哽:“……蔚总,收一收你想杀人的眼神,这种程度的情绪收放,是每一个专业演员都需要掌握的,既然何枝走了这条路,日后肯定还会遇到类似的感情戏。他是个好苗子,就算情绪全放全收也能找回自己,我们要相信他。”

    “所以呢?”蔚先生冷声,“我就是看不得他难过,假的也不行。”

    我调整好情绪,伸手回抱了他一下:“我没事,只是一时入戏。”

    蔚先生抱我抱的更紧,丝毫不避讳张导。

    “原来你拍戏的时候,是真的不开心。”他的声音沉闷,“何枝,我们不拍了,违约金我来支付,我们现在就退圈。”

    “……在我眼皮子底下,拐我好苗子?”张导问,“退圈要去干什么?”

    蔚先生:“去结婚。”

    张导:“……”


    第(3/3)页